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银屑病是自发现以来比较难治愈的一种顽固性皮肤病,它的发病原因有很多,具体原因还未明确。因此治疗还是有很大的挑战。那么,它的发病机制是什么呢?下面,海得康阿普斯特直邮网小编带大家去了解下它的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1. 遗传学:研究发现,通过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和免疫芯片技术以及荟萃分析的方法,分析来自大于19 000 例的样本,已经从表皮分化复合体(染色体1q21.3)、Th2 位点控制区域(染色体5q31.1)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染色体6p21-22)中的共有位点和一些独立疾病特异性位点上识别出拮抗银屑病发病危险因素的位点。
银屑病和特应性皮炎是两种在相同的通路上却在表皮分化和免疫应答中具有截然不同遗传机制和对立效应的疾病。一些未经报道的等位基因如PRKRA 和ANXA6/TNIP1,它们对银屑病和特应性皮炎的发生起拮抗作用。
然而,尚无证据表明这两种疾病之间存在相同位点。人体样本研究表明,双基因分类法可以用来区分银屑病和特应性皮炎。在一组来自银屑病和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皮肤样本中,该方法可以识别正常、特应性皮炎或银屑病皮肤标本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双基因分类法可基于趋化因子CCL27 的上调和一氧化氮合酶2(NOS2;iNOS)的下调来区分银屑病和特应性皮炎。
基于双基因分类法的诊断与临床和组织学诊断的一致性为33/34。有关银屑病性关节炎和皮肤银屑病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显示,它们在遗传体系上存在差异。
许多与银屑病有关的基因位点已确定,但这些与疾病相关基因的确切功能以及它们在银屑病发病中如何发挥作用仍知之甚少。它们在银屑病发病的信号通路中如何作用,以及新发现的微小RNA又是如何参与和影响疾病过程也同样一无所知。
2. 免疫:银屑病患者皮损的发生是由固有和适应性免疫系统与皮肤常驻细胞相互作用失衡引起的。针对银屑病的免疫发病机理的研究已经发现了一些特异性的免疫治疗方法。固有和适应性免疫之间的相互作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23/Th17 轴以及免疫反应在皮肤其他细胞中的效应都与银屑病皮损的发生相关。
巨噬细胞、树突细胞、T 细胞和免疫系统中的其他细胞以及许多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均参与银屑病皮损的病理改变。免疫系统的细胞和其他类型的细胞,如与神经纤维之间的反馈机制也可能导致银屑病病理生理异常。
如今,银屑病已经不再被认为是一种仅累及皮肤的疾病,它是一种系统性炎症性疾病。银屑病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间的发病关联机制仍有待进一步阐明。另外,需要进一步明确银屑病患者的固有免疫是如何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并进而揭示银屑病皮损发生之前皮肤炎症的高反应性的基础又是什么?
3. 角质形成细胞的作用:NF-κB 诱导miR-31 和它的靶标ppp6c,是银屑病表皮增殖的关键因素。我们的研究发现,银屑病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能模拟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在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中发生的EMT 可以定义为2 型EMT。ERK、Rho、GSK3 在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的EMT 中发挥积极作用。
水通道蛋白3 作为水/甘油通道蛋白,能促进H2O2 的转运,而这也是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NF-κB 活化所必需的条件。角质形成细胞亦能进一步放大Th17 细胞的活性,形成恶性循环,不断促进或维持银屑病的表型。在角质形成细胞和T 淋巴细胞相互对抗中谁占主导地位,以及银屑病发病的罪魁祸首是固有免疫还是适应性免疫等问题始终存在争议。
但这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银屑病是一种动态的疾病,需要所有参与细胞的动态免疫应答。很可能在疾病的开始、发展、维持及缓解过程中存在着免疫类型及主导细胞类型的转变。
以上内容就是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可以知道银屑病与遗传有一定的关心,同时,自身的免疫系统失衡也会导致银屑病的发生。因此,了解了它的发病机制之后,患者要时刻做好预防工作。
更多内容:
阿普斯特原研药,阿普斯特仿制药,阿普斯特价格,阿普斯特介绍,阿普斯特说明书
免责声明:
本文所表达的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应该被视为医生的建议或替代品,请咨询您的治疗医生了解更多细节。本站信息仅供参考,海得康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专业问题,请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咨询医学顾问。
客服微信
海得康公众号
共有 0 条评论